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www.szhnbc.com 《我們仨》的主要內(nèi)容
錢中聯(lián)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,,《圍城》,、《洗澡》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。然而,,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了解。1998年,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,。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女士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(1997年)先他們而去,。一生的伴侶、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,,楊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,。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,92歲高齡的楊女士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,、點點滴滴,,結(jié)成回憶錄《我們仨》。 本書分為兩部分,。第一部分中,,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、獨特的筆法,,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,。第二部分,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,,并在牛津喜得愛女,,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。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,,穿越風云多變的半個世紀:戰(zhàn)火,、疾病、政治風暴,,生離死別……不論暴風驟雨,,他們相濡以沫,美好的家庭已經(jīng)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,。 天上人間,,陰陽殊途,卻難斷摯情,。楊女士獨伴青燈,,用心靈向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。作為老派知識分子,,她的文字含蓄節(jié)制,,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,令讀者無不動容,。生命的意義,,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而有所改變,那安定于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(jīng)把他們仨永遠聯(lián)結(jié)在一起,,家的意義也在先生的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,。 我們仨的寫作背景 "他已骨瘦如柴,,我也老態(tài)龍鐘。他沒有力量說話,,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,。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會時,他問我還做夢不做,。我這時明白了,。我曾做過一個小夢,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,。他現(xiàn)在故意慢慢兒走,,讓我一程一程送,盡量多聚聚,,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,。這我愿意。送一程,,說一聲再見,,又能見到一面。 離別拉得長,,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?我算不清,。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,愈怕從此不見,。"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(jié)局:“從此,,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,�,!�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�,?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,。人間也沒有永遠。我們一生坎坷,,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,。但老病相催,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,。 1994 年夏,、1995 年冬,錢鐘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住院,,楊絳女士八十多歲了,,奔波于家與兩所醫(yī)院之間。三人分居三處,,這樣的生活持續(xù)了幾年,。其間有一次我去看望楊女士,,當時錢先生和女兒都病情加重,再加上一些無聊的煩心事干擾,,楊女士的心情很不好,。我勸先生不理那些莫名其妙的事,趕快抓時間寫寫你們仨,,這件事只有你能做,,而且十分有意義。楊女士答應(yīng)了我,,說:好,,就寫一本《我們仨》。 最初設(shè)想,,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,,錢瑗寫父母,楊女士寫父女倆,,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,。到1996 年10 月,錢瑗已經(jīng)非常衰弱,,預(yù)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,。她請求媽媽,把《我們仨》的題目讓給她寫,,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,。躺在病床上,錢瑗在護士的幫助下斷續(xù)寫了5 篇,,最后都不能進食了,,還在寫。楊女士見重病的女兒寫得實在艱難,,勸她停一停,。這一停,就再沒有能夠重新拿起筆,。我記得錢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 年2 月26 日,,她去世的前6 天。 作品目錄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 第二部 我們仨走散了 (一)走上古驛道 (二)古驛道上相聚 (三)古驛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媒體評論 作者簡介 楊絳,,(1911——2016),,錢鐘書夫人,原名楊季康,,著名的作家,、評論家、翻譯家,、學者,。祖籍江蘇無錫,,生于北京。1932年畢業(yè)于蘇州東吳大學,。1935——1938年留學英法,,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、清華大學任教,。1949年后,,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、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,。主要作品有劇本《稱心如意》,、《弄假成真》,長篇小說《洗澡》,,散文《干校六記》,,隨筆集《將飲茶》,譯作《堂吉訶德》,、《吉爾·布拉斯》,、《小癩子》、《斐多》等,。 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www.szhnbc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