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城教育資源網www.szhnbc.com 《楊家府演義》主要內容解讀
《楊家府演義》,,全稱《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》,,楊家將故事自南宋起就廣為流傳。宋人話本有《楊令公》,、《五郎為僧》,。《元曲選》和《孤本元明雜劇》中有好幾出有關楊家將的劇本,。元明雜劇中的材料,在《楊家府演義》里大致都有,所以可知小說是在元明雜劇之后產生的,。今知最早刊本為明萬歷三十四年(1606)本,有“萬歷丙午長至日秦淮墨客”序,,題“秦淮墨客校閱”,、“煙波釣叟參訂”。關于成書時間,,有人認為至遲在嘉靖年間,。此后重要的版本有清嘉慶十四年 (1809) 書業(yè)堂本。全書八卷,,共五十八則(回),,單句標目。此書作者,,據(jù)萬歷本所刊印章,,“秦淮墨客”為紀振倫,字春華;又據(jù)傅惜華《明代傳奇全目》,,紀振倫乃金陵人,,曾校訂或作有《七勝記》、《三桂記》、《折桂記》等傳奇,。有人認為此書為明嘉靖時書坊主人熊大木作,。無論是紀振倫還是熊大木,都缺乏足夠的文獻根據(jù),。
《楊家府演義》描寫了北宋楊繼業(yè),、楊延昭、楊宗保,、楊文廣,、楊懷玉祖孫5代前仆后繼抗擊遼和西夏的忠勇事跡,主要故事包括楊家將幽州保駕、楊令公撞死李陵碑,、楊六郎鎮(zhèn)守三關,、楊宗保大破天門陣、十二寡婦征西等,最后以楊懷玉舉家退隱太行山作結,。小說塑造了楊家府的眾多英雄形象,歌頌了他們堅貞不屈,、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。書中還引人注目地描繪了楊門女將楊令婆,、木(穆)桂英,、楊宣娘等形象,她們不是深居閨閣,而是繼承父兄、丈夫的遺志,走上衛(wèi)國殺敵的最前線,�,!笆褘D征西”一節(jié),集中表現(xiàn)了她們英勇善戰(zhàn)、不怕犧牲的精神,。這種女英雄群像的出現(xiàn),在古代小說中還是不多見的,。出身于綠林好漢的孟良、焦贊,是兩個具有濃厚的民間傳說色彩的人物,他們在楊六郎的帶領下,一心抗遼,建立了許多功勛,同時又保留著性格豪爽,、見義勇為和富于反抗精神的草莽英雄本色,因而深受讀者喜愛,。 自宋代起,楊家將故事已在民間流傳,。北宋歐陽修在《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》一文中說:“繼業(yè)有子延昭……父子皆為名將,,其智勇號稱‘無敵’,至今天下之士,,至于里兒野豎,,皆能道之�,!�(《居士集》卷29)南宋羅燁《醉翁談錄》有《楊令公》,、《五郎為僧》等話本記載。元明雜劇中有《謝金吾詐拆清風府》,、《昊天塔孟良盜骨》,、《八大王開詔救忠臣》、《楊六郎私下三關》,、《楊六郎調兵破天陣》等等,,都是《楊家府演義》中的主要情節(jié)和關目。楊家將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發(fā)展,,到了明代,,《楊家府演義》把一系列故事串連起來,并得以初步定型,,所以,,本書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作者。 《楊家府演義》與一般的演義小說是有區(qū)別的,。它并不嚴格依傍史傳,,以虛構居多,即使歷史上實有的人物,,如楊業(yè),、楊延昭等,與史實也有很大距離,,且雜有斗法術之類的神魔成分,,稱之為英雄傳奇小說更為恰當。全書寫北宋楊家府眾多英雄抗擊外敵的故事,,以抗遼(契丹)為主,,歷經宋太祖至宋神宗共六朝,自太祖登基至神宗元豐二年懷玉上太行山止,,演述楊家府自楊業(yè)至楊懷玉共五代英雄,。按書中描敘的人物來看,楊家府五代主要的男女英雄可列表如下: 全書突出民族矛盾,,以楊家將抗擊外敵為主線,,以朝廷愛國與賣國的忠奸斗爭為副線,這兩條線索交錯推進,,表現(xiàn)楊家將的“世代忠勇”,。第1卷從宋太祖登基寫起,意欲消滅北漢,,統(tǒng)一北方,。楊業(yè)乃北漢主劉鈞的妹丈何元業(yè)之子,可說是皇親國戚,。楊業(yè)調兵拒宋,,屢敗宋軍,曾射倒太祖坐騎,,幸被大將潘仁美救出,。楊業(yè)娶佘氏,每當出戰(zhàn),楊業(yè)“打著紅字令旗”,,佘氏“打著白字令旗”,,故又名令公、令婆,,號稱“無敵將軍”,。宋兵不斷搦戰(zhàn),北漢主上太行山,,退可守,,進可攻。雙方僵持至開寶九年,,太宗即位,,征戰(zhàn)太原。此時楊業(yè)臥病太行山,,佘氏令婆出戰(zhàn),,射中宋軍北路都招討使潘仁美左股,成為后來潘仁美陷害楊家將的伏根,。宋軍包圍太原,,北漢主投降,楊業(yè)欲殺下太行山,,被佘氏勸阻,,遂提出受降的三個條件。太宗接受,,賜姓楊,,于是楊業(yè)“傾心悅服”。 宋太宗消滅北漢之后,,與楊業(yè)等同游五臺山寺院,。奸臣潘仁美攛掇太宗游覽幽州昊天寺,被遼軍包圍,。楊門七子拚死保駕,,一郎淵平、二郎延廣,、三郎延慶壯烈犧牲,。四郎延朗改名木易,以假投降為緩兵之計,,使宋太宗逃出重圍,,后與遼瓊娥公主結婚,在本書第六卷成為宋軍破遼的內應,。五郎延德被亂軍沖散,,后在五臺山出家,,率領五百頭陀兵常救應宋軍。幽州一役,,楊業(yè)七子中保駕南歸的只有六郎延昭,、七郎延嗣。為表彰楊家將獨力救駕殊勛,,將金花柴郡主賜配六郎,,敕建無佞府一座,,并建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加以旌表,。
 不久遼兵南下,潘仁美任統(tǒng)軍都元帥,,“恨令公深入骨髓”,,故意奏請楊業(yè)父子為先鋒,公報私仇,。楊業(yè)困于陳家谷,,潘仁美見死不救,引軍撤退,。七郎向潘仁美求救,,竟被軍士灌醉,縛于樹上,,用亂箭射死,,胸前中七十二箭。楊業(yè)孤軍血戰(zhàn),,誤入狼牙谷,,撞李陵碑而死。 自第六卷至第六卷前半,,主要演述楊六郎(延昭)征遼故事,。楊業(yè)死后,潘仁美誣告楊家反叛,。六郎潛回汴京,,上疏太宗。忠臣寇準勘問潘仁美害死楊業(yè),、七郎真情,,擬問斬罪。因太宗“被讒言昏惑”,,免潘仁美死罪,,斷六郎充徒鄭州一年。后由八大王設計,,終于殺了潘仁美,。宋真宗即位,,遼國蕭太后挑起邊釁,約宋將于晉陽比武,。六郎徒限已滿,,即與八娘、九妹隨寇準赴晉陽,,大勝遼將,,建退遼之功。真宗乃命六郎為高州節(jié)度使,,六郎固辭,,自愿任佳山寨巡檢微職,因“佳山與幽州相近”,,可以“直搗賊穴,,收其土地,以絕萬世邊患”,。遼國派遣奸細王欽,,此時已居宋朝樞密使要職,故意將老弱不堪征戰(zhàn)的軍士撥歸六郎,。于是佳山寨附近的“草寇”孟良,,芭蕉山的焦贊,勝山寨的陳林,、柴敢,,都“歸順朝廷”,成為六郎的得力部將,,共同鎮(zhèn)守佳山三關,,“扯起楊家金字令旗,威震幽州,。遼人畏懼,,邊患少息”。內奸王欽唆使樞密副使謝金吾誣告楊家,,真宗命拆毀楊府天波樓,。六郎與焦贊私離三關,焦贊在汴京殺了謝金吾一家老小,,結果焦贊被充軍鄧州,,六郎被發(fā)配汝州監(jiān)造官酒。不久,,真宗又聽信讒言,,令胡延贊往汝州取六郎首級。朝臣設計營救六郎,,使他隱匿楊府,。消息傳到佳山寨,,滿寨號哭,孟良等人又“上反太行山,,稱為草頭天子”,。 內奸王欽的陰謀初步得逞,又暗受遼國蕭太后旨意,,愚弄真宗往宋遼邊境觀看“甘露瓊漿”,,遼軍伏擊,并包圍真宗二十余日,。真宗出于無奈,,下令赦尋六郎,提兵調將,,解圍救駕,。六郎召集舊部,包括岳勝,、孟良、焦贊等二十一員指揮使救駕,,大勝遼軍,。真宗授六郎為三關總管節(jié)度使之職。遼國又聯(lián)合西夏等五國,,聚集精兵,,大舉南侵;又在呂洞賓的幫助下,排定七十二座天門陣,,變化莫測,。六郎之子宗保遇神授破天門陣兵書,楊四郎在遼國作為內應,,五臺山楊五郎率五百頭陀兵助戰(zhàn),,又得木閣寨穆桂英參戰(zhàn)。這次大戰(zhàn),,雙方傾國出動,,楊家將四郎、五郎,、六郎以及宗保,,楊家女將令婆佘太君、柴太郡(六郎夫人),、穆桂英,、八娘、九妹,,反遼投宋后與六郎結親的黃瓊女,,以及六郎之女楊七姐等投入戰(zhàn)斗,,英勇壯烈。柴太郡懷孕參戰(zhàn),,陣中產兒;楊宗保十三歲掛大元帥印;佘太君不顧年邁,,率先攻打通明殿;穆桂英大破青龍陣……內奸王欽是蕭太后派遣的間諜,原名賀驢兒,,在宋朝十八年,,此時潛回幽州,向蕭太后獻計,,愿納遼國九州,,但須遣十大朝臣到飛虎谷交納。真宗輕信,,遣八大王為首的十朝臣前往,,被遼軍圍困。幸得遼國駙馬楊四郎作內應,,五郎頭陀兵出動,,由宗保救出十朝臣。六郎攻破幽州城,,蕭太后自縊身死,。四郎在遼國十八年,終于回到宋朝,。王欽扮作道士出逃,,被宗保抓獲。孟良至幽州取楊業(yè)骸骨,,焦贊先到,,被孟良誤殺,發(fā)覺誤殺后孟良亦自殺,,成為“兩個英雄夢一場”的結局,。 第六卷后半至第七卷,宋仁宗景祐年間,,邕州儂智高稱王,,進攻柳州。狄青引兵迎擊儂王,,失機大敗,,長凈關失守。由包拯推薦,,宗保接替狄青任元帥,,其子文廣任先鋒。自此楊家府與狄青結怨,,朝廷中形成包拯與狄青之間的忠奸斗爭,。文廣困陷柳州,,危在旦夕。宗保之女宣娘往救乃兄,,以神術殺死儂王,,平定邕州。班師回京,,仁宗許舍三件寶物往東岳廟酬愿,,被焦山“強賊”女將杜月英搶去,宗保薦文廣領兵前去奪回寶物,。為取回寶物,,文廣連配焦山杜月英、宜都竇錦姑,、燕家莊飛云等三個女“強賊”,。文廣自東岳回京,與長善公主畢婚,,全家受封,。狄青見狀,怨恨楊府,,即遣家奴師金行刺楊家諸將,,事發(fā)被捉。宗保驚懼,,即交代后事,須臾而卒,。狄青因殺盡楊家將的陰謀未能得逞,,又生一計,向仁宗進奏:“文廣違逆圣旨,,先婚賊寇三女,,罪當棄市�,!比首谠首�,,幸得包拯力救。文廣即納還官誥,,奮身一躍化為白鶴,,飛回家中復還人身,隱匿于家念佛看經,。 宋神宗寧熙五年,,西番新羅國王李高材侵犯邊境,遣西夏人張奉國(號八臂鬼王)率兵五十萬攻莫耶關,。神宗命丞相張茂率軍迎擊,。張茂告發(fā)文廣詐死,,“三朝不出,欺君罔上”,。幸得周王保奏,,令文廣領令出征,其子懷玉為先鋒,。文廣先降納靜山“草寇”楊順,、劉青,初戰(zhàn)告捷,。丞相張茂又使離間計,,寫假書一封,稱文廣投降李高材,。神宗將楊家府大小男女盡皆捉拿,,下令滿門抄斬。周王揭穿張茂陰謀,,楊府家屬幸免于難,。文廣之姐宣娘聽說文廣在白馬關被圍,即聚集家兵,,率楊府十二寡婦西征,,經過激戰(zhàn),雙方斗法,,砍了李高材,,殺死了螃蟹精八臂鬼王張奉國。 小說的結尾耐人尋味,。當李高材侵犯邊境危急之時,,神宗不得已罷丞相張茂為庶人;待事平之后,張茂恢復相位,,“圣上甚是寵愛”,,于是“國事日非,家邦漸漸危矣”,。元豐二年端陽之夜,,懷玉把臉搽黑,扮作強人,,殺死張茂全家,。時文廣已老,臥病不起,,對此全然不知,,被懷玉移入安云車內。懷玉集合全家及護衛(wèi)家兵,竟往太行山,。待神宗命羽林軍捉拿楊府全家時,,撲了一個空。周王兩上太行山,,勸懷玉回京,,遭懷玉嚴詞拒絕。懷玉回顧自楊業(yè)至今,,“世代性俱剛介,,不肯阿附權臣”,“圣主不明”,,屢遭迫害,,故決心耕種田地,自食其力,。 這部小說的主旨很明確:突出表彰楊家將的“忠勇”,,寫他們個個忠心為國,抵抗外敵驍勇善戰(zhàn),,同時鞭撻那些賣國求榮,、爭名逐利的奸臣。書前秦淮墨客的原序說:“自令公以忠勇傳家,,嗣是而子繼子,、孫繼孫……即婦人女子之流,無不摧強鋒勁敵,,以敵愾沙漠,,懷赤心白意……”,并指出“蓋非勇之難,,忠而勇者實難”,,這些話點明了作者的創(chuàng)作意圖。楊家府男女眾將的共同點是“忠勇”,,所以全書以忠奸斗爭和民族矛盾貫穿始終�,!爸摇�,,表現(xiàn)在楊家將剛介正直,忠肝義膽,,赤心為國,,與奸佞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,因而一無例外地受到奸臣的陷害,,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,,“勇”,表現(xiàn)于他們抗擊外敵英勇善戰(zhàn),為國捐軀,,前赴后繼,,與朝中那些貪生怕死、營私舞弊,、昏憒無能的奸臣形成鮮明的對照,。正因為此,全書充滿著壯烈的悲劇色彩,。 表現(xiàn)忠奸斗爭和民族矛盾,,是明代許多長篇小說的普遍主題,曲折地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后的社會政治現(xiàn)實,。自從“英宗失政”,,明王朝江河日下。一方面,,政治黑暗,,朝政腐敗,廠衛(wèi)特務橫行,,奸佞專權,,任意誅殺大臣,封建統(tǒng)治危機日益嚴重,,國內農民,、流民暴動此起彼伏;另一方面,外患不斷,,倭寇從海上騷擾入侵,,韃靼、瓦剌威脅北方邊境,,滿州崛起,。明代中葉以后講史類小說蜂起,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,,小說家們?yōu)榱吮荛_廠衛(wèi)特務的迫害,,用歷史題材托古諷今,憎惡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,,歌頌民族英雄,,以描寫古代英雄人物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愿望。明乎此,,我們對《楊家府演義》的出現(xiàn)就不難理解了,。 本書的思想傾向有兩點值得注意:第一,全書籠罩著濃厚的忠君觀念,,忠君與報國不可分開,,但是,小說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忠君與愛國的矛盾。當忠君與國家安危相矛盾時,,楊家將往往以國家利益為重,。如楊六郎受到陷害而發(fā)配到汝州,不久又被賜死,,他口稱“君王聽信讒言,,下命賜死,吾豈敢辭?”但當汝州太守以“值今國家多難之秋”為理由勸他,,他即潛逃回家,,決心“付理亂于不聞”。及至邊情緊急,,出于保國大義,,又走上抗敵前線。又如楊懷玉率全家上太行山,,宋神宗派周王上山勸說懷玉回朝,,懷玉嚴辭拒絕:“圣朝調遣,拜命而行;倘或來宣入朝受職,,將臣碎尸萬段,,決不遵依�,!泵黠@地置國家利益于忠君之上,。小說中的皇帝,無論是太宗,、真宗,,還是仁宗、神宗,,都是“無道昏庸之君”,,他們寵信奸佞潘仁美、王欽,、謝金吾,、狄青等人,而八大王,、周王,、寇準、包拯等朝廷忠良與奸臣進行了驚心動魄的斗爭,。盡管潘仁美、王欽,、謝金吾等得到了可恥的下場,,但楊家將付出了更為慘重的代價。“大奸似忠,,大詐似信”,,奸佞專權使得“國是日非,邦家漸漸危矣”,,楊家將空有報國之志而不得馳騁,,這是這部小說所總結的歷史教訓,也是影射明代中葉以后的社會政治現(xiàn)實的,。第二,,書中抗擊外敵的驍將,幾乎都是所謂“草寇”,。重要人物如孟良,、焦贊都是“劇盜”;真宗下令拆毀三關要塞,大將岳勝反上太行山當“草頭天子”;以至楊門女將之中,,楊宗保夫人是打家劫舍的“木閣寨主”的女兒,,楊文廣的二夫人杜月英、竇錦姑,、飛云也是“強賊”出身,。作者對這些草澤異材并無丑化,他們“歸順”后個個都能“忠勤報主”,,正氣凜然,。正如魯迅所說:“外敵憑陵,國政弛廢,,轉思草澤,,蓋亦人情,故或造野語以自慰,�,!�(《中國小說史略》)魯迅還曾指出:“一到外寇進來,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,,人民因為仇視外族,,便想用較勝于官兵的盜來抵抗他,所以盜又為當時所稱道了,�,!� (《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》)小說歌頌這些“草寇”抗擊外敵,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,。 由于《楊家府演義》以整理加工民間口頭創(chuàng)作為主,,由“講史”嬗變而來,在人物刻畫,、結構安排方面尚嫌粗疏,,但保存了說話藝術的故事性和生動性,,顯示出獨具的質樸之美。 這部小說演述楊門五代英雄的傳奇故事,,只用了十八萬字左右,,就小說整個間架而言,結構上不夠謹嚴,,接榫處時有脫節(jié),,甚至前后矛盾,次要人物驅之即來,,揮之即去,,但是,在情節(jié)的處理,、材料的選擇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優(yōu)點: 第一,,情節(jié)段落內部的處理相當緊湊、集中,。全書大事有宋太宗招降楊業(yè),,朝廷忠奸斗爭,征遼,、征儂智高,、征李王等等,相互之間缺少有機的聯(lián)系,,小說后半部尤其如此,。然而,作者對一個具體戰(zhàn)斗過程的演述,,對一個相對獨立的情節(jié)段落內部的材料處理,,卻能詳略得當,頗具匠心,。作者寫一次戰(zhàn)斗過程或一個事件,,不作面面俱到的描敘,而是用濃墨重彩集中描敘一,、二個人物,。如全書的主要部分征遼,主要描寫六郎,、焦贊,、孟良、穆桂英,,一個情節(jié)段落描敘一人,,構成若干個情節(jié)段落。討救兵,,集中寫孟良;殺謝金吾,,集中寫焦贊;求降龍木,,集中寫穆桂英。再如破遼國七十二座天門陣,,詳寫穆桂英破青龍陣、令婆攻打通明殿,,避免平鋪直敘,,增強了故事性和生動性。 第二,,在材料的選擇方面,,這部小說以加工民間口頭創(chuàng)作為主,并參照已有的話本和戲曲作品改寫,,并不直接依據(jù)史書改編或摘錄復述史書,。正因為此,小說的主要情節(jié)帶有濃厚的傳奇性和神異色彩,。不少情節(jié)荒誕不經,,不合情理,但有些子虛烏有的故事情節(jié),,如楊業(yè)撞死李陵碑,、十二寡婦西征等,充滿傳奇色彩,,寫得也生動感人,。 第三,戲劇化的情節(jié)處理,。這部小說在寫人物斗智斗勇或人物之間的誤會時,,情節(jié)和場面描寫富于戲劇性。如穆桂英擒楊宗保,,經過一番周折,,兩人終于結成百年之好。全書從整體上說,,籠罩著悲劇氣氛,,然而不少情節(jié)處理得很有喜劇效果,這是本書在情節(jié)處理上的一大特色,。如楊六郎被遼兵賺入雙龍谷中,,危在旦夕,孟良到五臺山向五郎求救,,五郎要以八大王的“萬里云”為戰(zhàn)馬,。孟良星夜回京,八大王拒借,,情況緊急,,令婆佘氏憂心如焚,,悲哭不已。緊接著就是一個富于喜劇性的場面:孟良心生一計,,在八王后花園放火,,乘亂偷得千里風,跑馬出城,,被八大王發(fā)覺,,騎萬里云追到,于是轉入孟良賺得萬里云,,“揚鞭勒馬而去”,,“八王跌足懊悔”的喜劇場面。全書富于喜劇效果的描寫隨處可見,,如兄妹晉陽比武,、六郎三擒孟良、文廣與飛云成親等等,,都是一些具有濃厚喜劇意味的情節(jié)段落,。小說也有壯烈的悲劇場面,如楊業(yè)受命抗遼,,奸臣潘仁美“只要設謀報復私仇,,不想誤國大事”,使楊業(yè)陷入遼軍重圍,,坐視不救,。七郎向仁美討救兵,仁美喝令軍士將酒灌醉七郎,,“縛于樹上,,亂箭射之,胸前攢聚七十二箭……”楊業(yè)退入狼牙谷,,被遼將射傷左臂,,走入李陵廟,題詩一首,,絕食三日不死,,最后撞死李陵碑。又如內奸王欽致六郎于死地,,消息傳到佳山寨,,岳勝等滿寨大哭,三關被拆毀,,邊防廢弛,。再如,正當宋真宗大封征遼功臣,,孟良前往幽州望鄉(xiāng)臺取回楊業(yè)骸骨時,,不料焦贊先至,,孟良誤殺了焦贊后自殺。作者安排悲劇場面的意圖很明顯:楊家將不死于外敵之手,,而死于朝中奸臣的陷害;楊家將屢屢擊敗外敵,,卻不能消除邊患,原因在于奸臣的作梗,,皇帝的昏庸,。 正因為《楊家府演義》的情節(jié)處理富于戲劇性,以敘描悲劇或喜劇場面見長,,所以有關“楊家將”的傳統(tǒng)曲目就特別多。在小說《楊家府演義》出現(xiàn)以前,,元明雜劇中就有一批有關楊家將故事的曲目,,小說作者顯然采擷了這些戲曲中的情節(jié),形成了小說具有戲劇化情節(jié)的特色;又因小說的情節(jié)處理具有戲劇化的特色,,又為后世的戲曲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材料,。應該說,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,。如今我們看到,,《楊家府演義》中的主要情節(jié)段落,幾乎都已編成傳統(tǒng)劇目,,搬上了舞臺,,這在明清小說中是罕見的。 在人物刻畫方面,,作者傾全力描敘一個人物在一次或幾次戰(zhàn)斗中的表現(xiàn),,把人物置于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,一個情節(jié)段落重點描敘一,、二個人物,,不作面面俱到的描敘。如巾幗英雄穆桂英,,作者主要是通過三個情節(jié)表現(xiàn)的: 一是打敗孟良,,捉得少年英雄楊宗保,并“強逼成親”;二是桂英領兵投奔六郎,,六郎因她“引誘”兒子宗保,,出馬交戰(zhàn),結果反被射中左臂,,落馬被擒;三是遼國與西夏聯(lián)軍排出七十二座天門陣,,穆桂英大破遼軍鐵門陣,又破青龍陣,,救出柴太郡,。通過這三次真刀真槍的拼殺,,三個激烈的矛盾沖突,一個英姿颯爽,、所向無敵而又深明大義的女英雄形象就凸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,。作者重在演述故事,在情節(jié)的進展中,,在人物的行動中刻畫人物,,一個情節(jié)段落只側重描敘一個或兩個人物,所以能鉤畫出人物的特點,,像楊六郎的“忠勇”在于忍辱負重,,與楊業(yè)的“忠勇”在于寧折不彎有所區(qū)別。孟良與焦贊都是讀者喜愛的人物; 這兩個形象都具有民間口頭文學特有的傳奇色彩,,他們的共同點是重義,,且能“忠勤報主”,但兩人的個性迥異,。作者善于選擇那些能充分表現(xiàn)人物個性特征的情節(jié)和細節(jié),,安排富于喜劇性的場面,使孟良的機智詼諧,、隨機應變,、膽識過人,焦贊的忠厚樸實,、有勇少謀,、豪爽耿直、嫉惡如仇的個性特征,,鮮明地區(qū)別開來,。當然,這部小說的描敘還不夠細密,,有些人物形象不夠豐滿,,有的還比較模糊,有的流于臉譜化,。如岳勝是貫穿全書主要部分的重要人物,,由于作者沒有安排足以表現(xiàn)其個性特征的情節(jié)和細節(jié),這個人物形象仍然不夠鮮明,。文廣之姐宣娘是后半部的重要人物,,只以“法術”取勝,形象就顯得蒼白,,缺少血肉,。至于書中的“忠臣”,無論是寇準還是包拯,都是臉譜化的人物,。 《楊家府演義》明顯受到《三國演義》,、《水滸傳》等長篇小說的影響,這主要反映在某些情節(jié)安排和細節(jié)描寫相似,、人物形象塑造相類等方面,。舉例來說,楊六郎三擒孟良,,有如《三國演義》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,。再如整個征遼過程中的不少情節(jié),像陳家谷,、飛虎谷宋軍被困,,與《水滸》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相似。這類模仿《三國》,、《水滸》的情節(jié),,還可舉出不少。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,,焦贊隨六郎回汴京,與《水滸》李逵大鬧東京相似,,焦贊這個形象分明又是一個李逵,。本書第六卷以后,轉入以神魔故事為主,,與《西游記》的某些情節(jié)如出一轍,。如第八卷八臂鬼王張奉國與楊文廣、宣娘斗法,,“文廣忽變出十余個文廣,,圍住奉國。奉國大驚……遂亦化十余個奉國接戰(zhàn),�,!毙锱c八臂鬼王激戰(zhàn),與《西游記》第6回二郎神,、孫悟空斗法又何其相似,。 從總體上說,《楊家府演義》的藝術成就并不高,,但這部作品流傳極其廣泛,,書中許多情節(jié)和人物為人民所喜聞樂道,說明這部小說也自有其不容忽視的優(yōu)點,。另外,,本書對于研究中國演義小說的發(fā)展,以及對于傳統(tǒng)戲曲的影響,提供了重要的資料,。 宜城教育資源網www.szhnbc.com |